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5年第28期 防灾减灾专刊第27期:关于做好十字花科黑斑病综合防控的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5年第28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5/9/8已阅览:198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防灾减灾专刊第27期

2025年第28期(总第966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5年9月1日        

 

专家建议

关于做好十字花科黑斑病综合防控的建议

 

摘要:近年来,黑斑病在我省主要十字花科蔬菜产区呈普遍发生态势,在白菜、青菜等种植区的危害尤为突出,田间发病率可达90%以上。黑斑病病原菌具有隐蔽性较强、扩散速度快等特点,防控难度较大。当前,正值高温高湿天气,极有利于病害的流行扩散。为有效控制病害蔓延,保障我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我院专家提出综合防控建议。

 

一、病害情况

四川作为国家重要的“冬春蔬菜”生产基地和“南菜北运”核心产区,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24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430万亩,产量5645.6万吨。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区,以夏季露地栽培为主。近年来,十字花科黑斑病呈快速蔓延趋势,在全省各主产区普遍发生。今年7月以来,我省气温持续偏高,较往年同期显著上升,并伴随高频率降雨,高温高湿条件极有利于农作物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染病植株在适宜条件下,病斑可在1周内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导致田间多次再侵染,病害扩散风险较高。据调查,重病田块发病率最高可达90%,造成减产10%~40%,严重地块减产达60%,对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二、发病特征

一是田间特征被病原菌侵染后,白菜、青菜等叶菜类:叶片出现褐色坏死斑,随后穿孔或大面积干枯;叶柄呈水渍状腐烂,植株脱帮;茎叶代谢紊乱,产生苦味物质,严重影响品质和商品性。油菜等油料作物:茎秆现纵向坏死条斑,严重时维管束堵塞致整株萎蔫枯死;角果短缩、畸形;种子灌浆不足,结实数、千粒重和含油率显著下降。二是流特征。带菌种子通常为田间初侵染源。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及种子中越冬或越夏,通过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病菌流行最适温度为28~31℃,相对湿度大于85%,夏季高温多雨或潮湿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

三、防控对策

(一)农业防控措施

一是栽培管理。播种前深耕20~30厘米,翻晒土壤,定植地筑深沟高畦,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降雨前疏通排水沟,若出现积涝,须及时清沟,保持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0%。二是科学施肥。可采用配方施肥,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合理追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三是轮作管理。重病田块要实行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或禾本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减少田间病原菌积累。四是病源清理。田间发现染病植株,及时清除并带至田外集中处理,避免将病叶、病株翻入土中。收获后,做好田间清洁,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和杂草,降低田间病菌数量,减少下茬作物侵染源。

(二)化学防控措施

一是种子处理。十字花科作物种子带菌率较高,易通过种子造成异地扩散和蔓延。可用50℃温水浸种20~25分钟,冷却后晾干播种。药剂拌种可选择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用种量0.3%)、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用种量0.3%)、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用种量0.4%),处理后防效达70%以上。二是田间施药。当植株下部叶片出现较多病斑时开始第一次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000~2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等叶面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可连续施药2~3次,注意轮换用药,用药时应严格执行药剂安全采收间隔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张海婷  李星月  易  军  曾铄程

                            符慧娟  陈晓娟  冀拯宇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