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院植保所在雅安病圃举办“2025年度长江上游及四川省水稻抗性鉴定开放日”。省种子站、四川农业大学、省种子协会及中种集团、金色农华、金山种业、仲衍种业等单位40余名代表受邀现场观摩。活动由所党委副书记、所长卢代华研究员主持。
院总农艺师张鸿研究员致欢迎辞。他表示,抗性是优良水稻品种的基础,院植保所长期坚持科学、精准、连续鉴定,为四川稻瘟病持续有效控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有力保障了水稻产业稳定发展。开放日搭建了成果共享、经验交流、共识凝聚的平台,对推动行业协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王剑副研究员代表抗鉴团队介绍雅安病圃运行情况,从承试任务、试验设计、病圃管理、指标体系等方面作了系统讲解,让与会人员对鉴定流程有了全面认识。
省种子站副站长何芳回顾了我省水稻抗性鉴定开放日发展历程。她指出,四川自2017年在全国率先举办开放日,显著提升了抗性鉴定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与准确性,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经验”。
省种子协会秘书长刘勇表达了在品种比较试验中增设抗性鉴定环节的观点。他表示,提前介入抗性鉴定,可提高品种审定的前瞻性,帮助企业减少后期研发与试验成本,已获得行业普遍好评。
四川农业大学李仕贵教授从育种实践角度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开放日让育种者直观看到规范严谨的抗性鉴定流程,其结果兼具科学性与有效性,为育种团队提供了可靠的抗性数据,从源头把好“抗性关”,降低生产风险。
省种子站站长马晖对院植保所工作成果予以肯定。他表示,规范的试验流程与精准的鉴定结果,有效提升了全省水稻品种的整体抗性水平,同时,在各方协同努力下,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工作成效显著,为全省种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开放日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展示了我省水稻抗性鉴定工作的技术实力与管理规范,赢得与会领导与专家的一致好评。未来,植保所将持续优化抗性鉴定体系,为长江上游及四川省水稻产业安全、种业振兴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院植保所 王剑撰稿 罗曦校对 温静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