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川杂棉28
发布单位:院经作所 发布时间:2013/3/27已阅览:6690次 分享到:

 

 

一、品种来源

川杂棉28是由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优质抗虫抗病核不育系 GA18 作母本,以优质、早熟、抗螨、抗病虫品系 B36 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F1代杂交种,于2007-2008年通过四川省区试,2009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和田间技术鉴定,2010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棉2010001。

二、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四川省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产籽棉 3494.4 kg、皮棉1462.35 kg、白花皮棉1234.5 kg,分别比对照川棉 45增产 21.61%、19.83%、12.36%,其中皮棉产量居试验第一位,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09 年四川省生产试验结果,平均每公顷产籽棉3424.8 kg、皮棉1369.5 kg、白花皮棉 1227.0 kg,分别比对照川棉 45 增产 13.40%、10.77%、11.72%。在甘孜州泸定县大渡河沿岸干热河谷地带示范种植,每公顷产籽棉 3592.6 kg、皮棉1574.25 kg。多点区试、生产试验鉴定、生产示范表明,该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增产潜力大。2009-2012年,川杂棉28在四川、山东、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省等示范种植,普遍表现出抗虫抗病性好,适应性广,产量高,高产田亩产籽棉达420 kg。

三、纤维品质

经四川省区试统一送样至农业部纤维测试检验中心测定,川杂棉28纤维平均上半部长度30.47mm,比强度 30.1cN/tex,马克隆值 4.8,整齐度 85.31%,纺纱均匀性指数 148.17,符合纺织要求。

四、抗病抗虫性

抗病性: 枯萎病病指7.95,黄萎病病指30.21,属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类型。

抗虫性:蕾铃被害率比对照HG-BR-8减少75.01%,达抗棉铃虫水平;红铃虫子害率4.03%,比对照鄂棉18减少76.00%,达高抗红铃虫水平。

五、特征特性

生育期130天,中熟品种。植株健壮,株型呈塔型,株高100-105cm,叶片中等大,叶色深绿;结铃性强,铃卵圆形,大而全株较均匀,中部铃重 6.5g;吐絮畅、集中,纤维洁白有丝光,衣分 42.05%,子指 11.2g。种子发芽势强,出苗好,整个生育期内长势稳健,整齐度高,不早衰,吐絮畅。

六、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和用种量: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营养钵育苗,亩用种0.35公斤。种植密度:四川及黄河流域棉区每公顷种植27000-37500株,长江中下游棉区每公顷种植22500-27000株。科学平衡施肥: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多施有机肥,适当增施钾肥、硼肥等。有条件可增施农家肥或饼肥等有机肥。合理化调:化控遵循“少量多次,逐渐加量,前轻后重”的调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生长调节剂的用量、浓度及施用频率,塑造理想株型。虫害防治:对盲蝽、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不具有抗性,应注意重点防治;对棉铃虫和红铃虫进行监测防治。一、二代棉铃虫和红铃虫适当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和红铃虫进行重点监测防治,如百株棉花2龄及以上棉铃虫和红铃虫幼虫达15头以上时,及时防治。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及时去除叶枝,抹赘芽、打顶、去旁尖。

七、适宜区域

川杂棉28适宜在四川棉区推广种植,也可在长江中下游和部分黄河流域棉区引种示范。

 

 

联系人:董顺文  13880567897

单  位: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地  址:四川省简阳市建设西路,邮编:641400

E-mail:  dsw63@163.com       QQ:  18856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