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卫,1964年10月23日出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第51、56、6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新疆兵团农业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专家,塔里木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新疆兵团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和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6被评为新疆兵团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2009年祖国60华诞之际,被授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模范称号。
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或四川省棉花育种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陆地棉核不育完全保持系遗传机理研究”和“海岛棉新海不育系恢复源的种间分布研究”,国家“948”项目两项“美国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棉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利用”和“彩色棉资源的引进与研究利用”,国家“863”育种攻关项目,国家发改委“新疆棉花种子繁育基地建设” 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 “杂交棉强优势组合选育及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项目,国家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抗虫优质抗病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和新疆自治区科技厅“十一五”重大专项“高产优质抗逆多类型棉花新品种选育”项目等多项。
“棉花抗病虫核不育杂种的生产方法”和“彩色杂交棉的生产方法”分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在1985-2000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与主持育成杂交棉川杂4号、川杂9号、川优1号、川杂13号等4个棉花品种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1年作为援疆干部到新疆兵团工作,主持并育成新陆中25、31、39和53号4个棉花新品种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获新疆兵团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其中新陆中31号从2007年起曾连续六年被选定为新疆自治区早中熟棉花高产杂交棉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
在中国科学、中国棉花等刊物上发表“棉花核不育完全保持系遗传机理研究”、“陆海杂交棉产量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等论文30多篇,并参与编著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棉花品种志》一书,2014年研究论文“Chinese Technology for Long-staple Hybrid Cott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its Application in Asian Cotton Producing Countries”入选ICAC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组织的第6届亚洲棉花研究与发展会议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