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川杂棉17
来源:经作所发布单位:院经作所 发布时间:2009/9/15已阅览:6462次 分享到:

一、品种来源

川杂棉17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新育成的抗虫完全核不育系MAr作母本、抗虫丰产品系R36作父本,采用核不育二级法配制的核不育杂交一代种。2002年配制组合,2003-2004年参加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区域试验,2007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和天津技术鉴定,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07)第216号。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棉2008002

二、产量表现

2005-2006年两年区试平均,川杂棉17亩产籽棉232.00kg,皮棉92.31kg,白花皮棉80.71kg,分别比对照增产34.76%23.49%34.32%,皮棉总产量和白花皮棉产量两年12点次均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260.35kg,皮棉106.13kg,分别比对照增产27.67%23.12%,增产点率100%

三、纤维品质

经省区试统一取样送至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川杂棉17纤维上半部两年平均长度32.84mm,比强度32.25cN/Tex,马克隆值4.53,整齐度86.1%,纺纱均匀性指数164.3,纤维品质优。

四、抗病抗虫性

抗虫性:抗棉铃虫和红铃虫,蕾铃被害率比对照减少69.05%,红铃虫子害率比对照减少44.3%

抗病性:枯萎病病指7.35,黄萎病病指26.8,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五、特征特性

2005-2006年两年区试平均,川杂棉17生育期131天,中熟。植株塔型,生长稳健,叶片中等大,叶色绿色,株高83.2cm,果枝12.7台;结铃性强,单株结铃19.63个,单铃籽棉重5.60g,衣分39.93%,衣指6.75g,籽指10.0g。铃卵圆,吐絮畅,纤维洁白。

六、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3月下旬至4月中旬育苗,亩用种量0.5~0.75公斤,适时移栽。四川及黄河流域棉区每亩种植1500-2200株,其它棉区据实际情况而定。

2、平衡施肥,重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移栽前一次性施足底肥,花铃肥提至在盛蕾至见花期施用,在7月下旬追施1次保桃肥,防早衰。

3、科学化控:根据天气和棉花长势,依照前轻后重、少量多次、逐级调控的原则,合理施用缩节胺或助壮素。一般每亩喷施缩节安3-4 g

4、有效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盲蝽、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一、二代棉铃虫和红铃虫一般不用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和红铃虫进行监测防治。

七、适宜区域及推广前景

川杂棉17适宜四川省棉区推广种植,可在部分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引种示范。川杂棉17利用抗虫完全不育系MAr制种,制种时母本全部为不育株,免除了拔除可育株的环节,制种程序更加简化,其制种效率比一系两用法30%以上,比人工去雄高50%以上,进一步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其创新性突出,有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联系人:牟方生  13980079265、毛正轩

  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址:四川简阳市建设西路,邮编:641400

E-mail:  fshm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