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谋划四川省“十五五”时期农林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4月17月,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四川省“十五五”农林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专家咨询论证会在我院召开。咨询论证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四川农业大学原校长文心田,西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王永,省林业和草原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韩华柏,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宏辉,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功等7位专家组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永红,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农林与资源环境科技处处长李朝圣,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郭志星,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潘远智,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华强以及省科学技术厅、省农业农村厅、四川农业大学相关领导、课题研究组相关负责同志、院科技管理处相关负责同志等共计30余人参会。会议由省科学技术厅农林与资源环境科技处处长李朝圣主持。
会议伊始,李朝圣处长宣读了咨询论证专家组名单,并逐一介绍与会人员,并对设置省“十五五”农村科技创新战略研究课题的背景作专题说明。指出当前正处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农业科技变革加速、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迫切的新形势,编制“十五五”农林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是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具有战略意义。
会上,刘永红副院长代表课题研究组,从农林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技术预测、重大战略需求、发展基本思路与战略目标、重大战略任务布局、重大研究计划、体制机制与保障措施7个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在专家论证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研究报告内容展开深入研讨。专家组一致认为,报告框架完整、内容详实,对我省农林科技发展现状分析精准,提出的战略目标与重点任务契合实际需求。同时,专家从不同视角提出优化建议:一是紧扣四川农业发展重点,彰显“蜀地特色”;二是聚焦四川农业发展需求,建强“人才方阵”;三是攻坚四川农业发展短板,破解“木桶困局”。
两位院士在论证中强调,农业科技发展需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重点把握三方面布局:一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优化研究方向。紧扣国家农业科技重点方向,建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先开展紧迫性强、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实质贡献的研究,确保资源投向精准、效益产出显著。二是立足四川特色优势,夯实创新根基。依托我省农业资源禀赋,强化农业科技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系统布局,聚焦川粮油、川猪、川茶等特色产业,在品种改良、绿色生产、智慧农业等领域筑牢“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全链条创新基石。三是注重区域差异化发展,强化支撑引领。针对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瓶颈问题,深化重点领域科技攻关与模式创新,构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技支撑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丘陵山区农业科技解决方案”。
会议最后,刘永红副院长作总结发言。他对专家组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表示诚挚感谢,并要求课题研究组对标专家建议,逐条梳理研究报告修改意见,按时高质量完成“十五五”农林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编制任务,为全省农林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本次专家咨询论证会围绕《四川省"十五五"农林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展开研讨。经专家论证,有效提升了报告的科学性与前瞻性,校准了战略方向,完善了研究框架。会议成果为下一步四川省“十五五”农林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全省农林科技发展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院科管处 熊楠峰 撰稿;蒋俊 校对;王自鹏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