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非洲(乌干达)工作站的专家团队赴乌干达油田开发区,开展辣椒、水稻育苗及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培训,为中海油乌干达油区生计恢复农业项目注入强劲动力。此次技术帮扶行动由工作站站长舒小丽带队,我院专家龙文靖、中乌南南合作项目植保专家罗廷跃共同参与。
当天,团队携带辣椒、水稻示范种抵达中海油乌干达油区生计恢复农业项目示范基地,详细规划了基地建设方案,现场示范并培训整地、苗床管理、播种密度把控、水分管理等关键技术要点,同时对基地土壤状况进行初步测定,为提升当地粮食自给能力、改善油区农户生计提供了科技支撑。
自院非洲(乌干达)工作站在南南合作项目框架下成立以来,在中乌农业科技合作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作站在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打造的30亩示范基地,成为了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前沿阵地。在示范基地,工作站围绕高粱种植开展了系列科研工作,成功选育出高粱新组合,完成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创制出高粱抗病新材料,并在乌干达10个区域广泛开展品种适应性试验。此外,工作站专家团队积极探索高效种植模式,开展高粱(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实现高粱机播机收和杂交高粱本地化制种;引进中国先进白酒加工设备,开展高粱品种酿酒试验,挖掘高粱的多元价值。
在谷子和水稻种植方面,2025年3月,工作站筛选的三个谷子品种成功通过乌干达审定,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同步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3000多亩;水稻种植方面,通过筛选新品种并集成示范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创造了当地常规水稻亩产526kg的高产纪录,为乌干达水稻种植提供了节水高效新方案,同时累计推广中国节水抗旱杂交水稻品种旱优73约3万亩。辣椒产业发展上,工作站筛选出优质辣椒新品种并大力推广,创新研发辣椒穴盘育苗和底箱秸秆覆盖育苗技术,显著提升辣椒育苗质量与效率。此外,工作站还在当地积极开展小米、玉米、向日葵、苏丹草、蔬菜等品种筛选及小米栽培技术试验,全方位完善农作物种植结构,推动作物产量提升。
此外,工作站还编制水稻、谷子、高粱、辣椒等作物的种植技术手册,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 100余份,培训当地农户及技术人员200多人次。
下一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非洲(乌干达)工作站专家团队将持续做好农业科技支撑,推动乌干达农业示范基地生产技术升级,进一步扩大农业援非工作成效,科技助力乌干达粮食种植技术提档与产能提升。
(院非洲(乌干达)工作站专家组 撰稿;王军校对;周评平审核)
工作站站长舒小丽讲解育苗注意事项
工作站专家龙文靖检测土壤状况
开展水稻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示范
乌干达半干旱资源研究所旱作首席科学家斯科维雅·阿迪根尼博士(右三)到工作站开展交流合作
工作站外方专家奥凯洛·凯撒在乌干达阿鲁阿区培训高粱种植技术
工作站在乌干达卡塔奎区开展小米种植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