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26日,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会暨2025年学术交流会在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区举行,本次会议由我院主办,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山地农业专业委员会承办,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来自老挝、智利、乌干达、尼泊尔等国家的外宾,中国农科院国合局、省委外办、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的领导,新疆、江西、贵州、重庆、广西、广东、西藏、甘肃、福建、云南、湖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科研机构代表;以及我院部分处室、院所、分院代表共150余人参会。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院党委副书记张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丁明忠和蒲宗君出席大会。会议由张雄主持。
24日晚,联盟召开理事会,就2024年工作报告、新成员入盟及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农业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等事项进行了审议、表决。表决通过后,联盟成员单位增至72家,其中国外成员单位13家,共建立了山地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山地农作物育种与栽培、山地农业装备与智慧农业、山地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山地农业经济安全等6个专委会。
25日上午,大会第一阶段,邛崃市委书记刘刚、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刘文德、老挝农林研究院副院长科松·赛法卡察、乌干达国家半干旱地区资源研究所所长卡卢莱・奥凯洛・戴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犁田、四川省外事办公室二级巡视员王冠让分别为大会致辞。随后,刘文德、牟锦毅、邛崃市市长王德彰代表联盟为新入盟的智利塔尔卡大学、老挝国家农林研究院、乌干达国家半干旱地区资源研究所、尼泊尔顶点集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四川旅游学院、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等9个成员单位代表进行了集体授牌。在刘文德、牟锦毅、丁明忠、蒲宗君、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甘炳成、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山地农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雪峰、尼泊尔农业研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比内什・曼・萨卡的见证下,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山地农业经济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大会还发布了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2026—2030年国际合作目标愿景。
牟锦毅在讲话中指出,联盟从2021年一路走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推进山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他强调,展望未来应从四个方向发力。一是强化战略引领,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展现新作为。二是深化协同创新,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新跨越。三是推动成果转化,在赋能产业振兴上取得新成效。四是拓展开放合作,在构建全球山地农业创新网络中开创新局面。
大会第二阶段举行了学术交流会。老挝国家农林研究院行政与规划处处长冯维莱・冯坎萨奥作题为《研究与展望:老挝北部山地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URDP)的经验》的报告,智利塔尔卡大学教授、联合国学术影响力项目负责人埃内斯托・冈萨雷斯作题为《智利阿塔卡马沙漠高海拔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的报告,尼泊尔农业研究委员会土壤专家萨比娜・德夫科塔作题为《尼泊尔山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与管理实践》的报告,乌干达国家半干旱地区资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阿迪基尼・斯科维亚作题为《乌干达旱地谷物研究:机遇、挑战与合作》的报告,中国—东盟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副院长吕荣华作题为《广西农科院与东盟主要的农业科技合作》的报告,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玉米联合实验室主任、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高级科学家张学才作《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玉米种质资源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的报告。
25日下午,与会代表观摩了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区、长江中上游水稻品种展示、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并进行了专业委员会分组讨论。
本次大会的召开为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助推现代农业特别是山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为下一步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推进山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案例。必将成为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新的起点。
(院科技合作处 唐都撰稿;信息农经所 王星鑫供图;王军校对;周评平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