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四川省主要粮油作物分子育种平台 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在成都召开
发布单位:院生核所 发布时间:2024/12/23已阅览:2702次 分享到:

12月22日,由院生核所主持的“十四五”四川省主要粮油作物分子育种平台项目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召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农林与资源环境科技处副处长黄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邓良基教授、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敬东研究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何希德研究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副处长蒋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合作处处长陈钧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余懋群研究员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院生核所、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大学相关人员。

会议由项目首席院条财处处长蒲志刚研究员主持。四个子平台负责人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主要研究进展、亮点工作、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汇报。2024年,平台挖掘和克隆主粮作物基因5个,开发重要分子标记26个;为省内外科研单位和种企开展技术服务40余次,完成8000多份材料检测;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发表科技论文3篇;平台支撑、助力创制育种优异材料30余份和培育作物新品种3个,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项目咨询专家以及主管部门领导在全面了解各课题的年度执行情况后,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指导,并就平台下一步工作方向和“十五五”谋划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杨武云副院长指出,四川省主要粮油作物分子育种平台作为第一个省级农作物分子育种平台,从“十三五”开始建设到“十四五”成功转型,成效显著、运行高效。建议平台持续聚焦育种技术和方法攻关,深化与省内外有影响力的种业企业、生物公司合作,不断提升平台核心竞争力、科技支撑力和社会影响力。

黄勇副处长对项目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项目目标设置好、工作成效好、科技支撑好。同时对平台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不忘“为全省农作物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的初心,在攻关方向上要更加聚焦于推动育种效率的提升;二是要做好跨学科联动,在技术上实现更高水平的突破;三是要解放思想,以市场经济的思路,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做好仪器设备的共享、维护和更新换代工作。

                                                                 

 (院生核所 胡彬华、冯俊彦 撰稿;张聪 校对;王平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