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分院
内江分院简介
发布单位:内江分院 发布时间:2023/5/9已阅览:3255次 分享到: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地处人杰地灵、风光秀美的文化名城——甜城内江,坐落在山清水秀的甜城湖畔,占地559亩。其前身为内江甘蔗试验场,始建于1936年,已有80多年历史,1958年拓展为四川省内江市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7年更名为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是融创新研发、示范推广、成果转化、科普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性农业区域创新中心。

全院内设机构23个,在职职工200人,研究员23人,博士、硕士60人。重点开展水稻、甘蔗、小麦、玉米、油菜、甘薯、蔬菜、果树、中药材、水产、畜牧、食用菌、花卉、农产品加工、数字农业等科研,是内江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试验示范、成果转化的科技阵地;有四川致富种业有限公司、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等国有农业科技转化实体和一批科技人员兼职创办的农业企业,是内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基地;有一批从事农业科研几十年的专家和技术人才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优秀专家5人,国家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2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5个,是内江农业科技人才集聚之地。

现已建成八个国家级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包括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国家杂交水稻原原种、原种基地,国家杂交水稻内香不育系原种基地,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试验示范基地,川东南生态农园示范基地,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专用玉米科研基地,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内江综合试验站,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内江综合试验站,承担了国家和省级大量公益性区域试验任务,是内江农业新成果示范推广展示窗口。

我院已培育和研发新品种234个,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50亿亩,实现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亿元,获得国家、省、市级成果奖132项,其中国家、省部级以上重大成果90余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水稻育成了多系、菲优、N优、内香优、千乡优等杂交水稻系列新品种,“优质抗病杂交水稻骨干亲本内香不育系创制与应用”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高原粳稻创制香型优质籼稻不育系的利用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享誉全国的“内香”品牌和“千乡优”品牌。小麦科研跨入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抗性基因利用国际领先,内麦系列小麦品种成为全国、全省主推品种,形成了全国知名的“内麦”品牌。甘蔗育成了甜城系列品种30个,形成了全国知名的“甜城甘蔗”品牌。杂交玉米、杂交油菜品种陆续通过审定、认定,水产、畜牧、食用菌、蔬菜、林果、中草药等拓展领域亮点纷呈。

我院获“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四川省科普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内江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内江市人才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水稻分子生物工程实验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4人次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好人”、“天府农业大师”等称号。

据农业部对“十一五”全国1058所农业科研单位评估,我院综合创新能力居全国(含国家、省级)科研单位187位,居全国446所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27位,四川地市级农科院所前3强。2018年被四川省科技厅授予“四川省‘十二五’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十三五”期间,共实施科研项目7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10项,育成农作物新品种73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1个、制(修)订技术标准9项、获专利授权27项,发表科技论文231篇,其中SCI收录30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全国20多个省区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5000万亩,实现社会经济效益120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院以“高举公益性大旗,让农科院的工作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兴院,党建强院”的办院方针,按照“巩固优势,拓展领域,开放合作,服务三农”的工作思路,围绕争创“国内知名、西南一流、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建院目标,沿着“以创新研发为根本,以成果转化为载体,以示范推广为重点”的实现途径,发扬“孜孜不倦,把论文写在田野里;不骄不躁,让成果留在大地上”的农科精神,汇聚众流、艰苦奋斗,开启事业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