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分院
加强中稻(再生稻)后期田间管理, 确保秋粮丰收
发布单位:内江分院 发布时间:2023/7/18已阅览:931次 分享到:

      受去年夏季以来持续干旱的影响,今年内江市水稻播种期和移栽期推迟,部分田块苗、穗数不足,不利于水稻(再生稻)高产稳产;目前我市水稻生产由南到北进入抽穗、孕穗和分蘖的关键时期,为夺取水稻生产丰收,特提出以下稻田后期管理建议。

一、分类指导,强化一季稻中后期田间管理。

    对目前正处于抽穗开花期的田块,近期已出现连续3天35℃以上的极端高温,对扬花授精影响较大,导致结实率下降,要求保持稻田4-6 cm水层同时,可用无人机喷施S诱抗素1000倍液+0.2%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亩。

    对处于分蘖盛期、水源较好的田块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对于深脚冷浸坐兜田则在晒田的同时亩施1-2公斤锌肥或叶面喷磷酸二氢钾以有效降低坐兜影响促进分蘖;对有水源保障的田块,可适当落干田水,采用“干湿交替”降低田间群体湿度,减少防纹枯病发病机率。

    对油(蔬、麦)-稻水旱轮作稻区的一季稻田,水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可亩施3-5公斤钾肥、叶色偏淡的田块同时追施3-5公斤尿素作穗粒肥,在壮秆的同时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对非再生稻区稻田缺肥的田块在水稻抽穗期亩施3-5公斤尿素有效延长功能叶时间,增加粒重等,为水稻丰产奠定基础。

二、落实好再生稻高产关键技术,多收一季是一季。

   我市隆昌、威远镇西、东兴区石子等再生稻区雨量明显较往年同期偏少,应搞好蓄水防旱,田间蓄水5 cm左右,利于再生芽萌动;在头季稻齐穗期及时亩施用施尿素15-20公斤作粒芽肥,即可增加头季稻千粒重,还可提高再生芽成活率、促进再生芽生长;在头季稻收获前15天左右及时排干田水,提高稻田土壤硬实度,以利于机收作业,利于节本增效;在头季稻完熟期或全田10%的稻株的休眠芽露出叶鞘时收割头季稻,更利于休眠芽早发快发;收获时以保留倒二节再生芽为宜,留桩高度30-35cm;若机收,收割机行走方向与田的长边或栽插行向一致,在田的两头调头、以减少压桩率和对再生芽的损失率;头季稻收割后当天或第二天,结合扶稻桩和田间除草,亩施尿素3-5公斤作发苗肥,促进再生芽发苗成穗。

三、及时防灾应对减灾,弥补水稻产量损失。

    树立防灾意识,及时应对暴雨洪涝的发生。立即组织相关专家和农技人员进在洪水退后当天到灾区进行田间调查,确定稻田被淹没和退水的准确时间,并根据产量损失度决定救灾策略:当产量损失在60%以下时则保留头季稻,加强田间管理,可收到每亩300kg左右产量;若产量损失在60%以上则立即割苗蓄留洪水再生稻;首先在水退后及时作好洗苗护苗,并补施5-10公斤尿素促进再生稻地苗;若中下部茎秆成活好,则可留10cm-15 cm的低桩。如淹没时间过长,不仅头季稻绝收,再生芽死亡率较大的稻田则改种秋玉米、红苕、马铃薯、蔬菜等。

四、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助力增产增收。

    随着气温升高、强对流天气增多,空气湿度增大,田间小气候非常适宜纹枯病、稻瘟病、螟虫、两迁害虫等病虫害发生。各地要根据预测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方案,选择绿色高效的对路药剂,依托专业队伍、选用无人机等及时实施统防统治,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危害,助力增产增收。

(内江分院 袁驰 撰稿;胡红文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