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粱研究所
关于适度规模与因地制宜发展稻田种养的建议
来源:院水稻高粱所办公室发布单位:院水稻高粱所 发布时间:2018/3/12已阅览:925次 分享到:

徐富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德阳  618000)

稻田养种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温、光、水及水体浮游生物的种养模式,该模式在保证一定水稻产量情况下,不仅可增加水产品养殖收入,还能较好利用水产品养殖的粪便,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进而实现水稻稳产、经济增收、减轻净水养渔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维持生态平衡。因此,全国正控制净水渔业而转向为大力恢复和发展稻田种养,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本人通过部份区域调研发现,在这次稻田渔业运动中,很多地方稻农对稻田种养情趣高涨,但存在问题较多,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稻田种养不仅需要丰富的光、温、水资源,还要防止被洪水冲击,同时必须与当地稻田耕作制度相适宜。因此,虽然我国有近4.6亿亩广大稻田,也不能任意发展稻田种养,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如北方大部分地区热量条件差,水稻生长季节相对短,水稻收割后温度低不适宜鱼类继续生长,采用稻田养鱼不会获得较高的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相反南方稻区则光、温、水资源充足,适合稻田养鱼的面积大,是重点发展区域。但发现有的稻麦(油)两季田地区也在发展稻田养鱼,其6月中下旬放养鱼苗,8月中旬排水晒田收获鱼,稻鱼共生期仅2个月,加之稻田灌水较浅,鱼产量低、没有效益,其目的实为获取国家补贴。应禁止这种投机取利行为。

2、适度规模,以销定产

发展稻田养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增加养鱼收入。目前传统四大家鱼(鲤、鲫、草、鲢)的市场价已不是很高,若再过度扩大养面积,其市场价必然下降,会严重影响养鱼收入。因此,较多大户重点开展稻田养虾、蟹、龟等渔类,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但这些渔类主要是供应餐厅居多,普通家庭购买力不大,是否长期持续高收益,有待进一步观察。有的地方报道稻田养蟹每亩纯收入高达5000-8000元,很多是一种假象,其实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销售,而是将产品送人了,按市场理想价格推算的结果,无论是产量还是价格均有一定水分。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虾滞销现象。因此,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调研当地渔业市场需求量,确定稻田种养面积和及其品种类型,达到产销平衡,切勿盲目发展。

3、种稻为主,不变相弃稻养鱼

稻田养鱼的初心是在保持水稻不明显减产情况下,利用养鱼产生的粪便供水稻吸收利用,进而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和减缓净水养鱼对水体的污染,以实现稻、鱼双丰收。因此,稻田养鱼要以种稻为主,鱼沟、鱼凼面积占15%左右为宜。鱼沟不仅为鱼在全田的活动提供了通道,而且利用鱼沟两边水稻的边际效应,弥补了鱼沟所占面积的水稻产量损失。但调查中发现,多数稻田养鱼沿着田坎开挖较宽的鱼凼,占稻田面积的30%-60%,没设计鱼沟。比净作水稻减产40%-70%,相当于变相的弃稻养鱼,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4、加强稻鱼种养融合技术的研究

虽然我国稻鱼种养的历史悠久,但在技术上多为种稻技术与养殖技术的简单相加,没有形成种养融合的技术体系。今后应重点加强稻田种养周期长度、适宜深水稀植高肥的水稻品种筛选、养鱼后稻田养分变化与水稻施肥技术、稻鱼共生期的水分管理与秋季稻田鱼苗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促进稻田种养的高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