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吕世华
发布单位:院资环所 发布时间:2023/1/3已阅览:3096次 分享到:

吕世华

吕世华,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业化学系,大学本科,研究员。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曾担任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植物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2001年当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4年获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10年被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评为首届永续农业先锋人物,2010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土壤肥力与耕作制度、作物栽培与农业环保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948”、行业科研专项、省重大攻关、应用基础和省财政项目共计4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探明了水旱轮作体系土壤锰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发现底土层锰对作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小麦和油菜耐缺锰的机理。建立了果树缺铁防治的根系输液法,有效地解决了大面积果树的缺铁黄化问题。系统研究了覆盖旱作水稻的营养特征及覆盖旱作对水旱轮作系统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针对四川盆地人均耕地下降及实施退耕还林后稻田资源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生产问题和长期研究积累研发出一系列稻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种植技术。包括油菜免耕稀植技术及马铃薯/油菜免耕套作新技术、水稻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及有机水稻节本高产技术等。迄今在《Nature》、《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Plant and Soil》、《Soil Use and Management》、《Agronomy》、《Pedosphere》、《Agronomy Journal》、《中国农业科学》、《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2篇,参编著作8部,主编学术论文集2部。

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将农业研究与农业推广紧密结合,成功地探索出“专家+协会+农户” 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2005-2009年连续5年被写入四川省“一号文件”和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 。2006年2月发起成立了“四川农业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网络”,联系了一大批省内外农业专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村专业协会、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促进了农业科研与农技推广的紧密结合,也培养了一大批基层优秀农技员和农民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