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简介
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12/7/23已阅览:15623次 分享到:

一、历史沿革、发展定位与主要成就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院信息农经所)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图书股,1978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和科技情报室合并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室,1985年正式成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2006年1月更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农村发展、生态经济、数字经济、乡村地理、土地科学、信息技术等研究,建设农业科技型智库,为全省“三农”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开展农业信息、规划咨询、科技查新、科普、媒传等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开展全院图书文献、网络运维与信息化建设;编辑出版发行《西南农业学报》《四川农业科技》等。

信息农经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部署,围绕院“三大目标”和“五个四”发展思路,秉承“创新立所、产业强所、人才兴所、魅力名所”的宗旨,坚持“专业三农、智业永恒”的发展理念,以完善人才体系、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与服务。

2006年以来,院信息农经所共获省部级成果奖15项,其中,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发表科研论文428篇,其中,SCI/SSCI收录3篇,中文核心论文193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智库蓝皮书共计23部。提交的咨政建议获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37篇。获授权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二、机构设置与人员情况

信息农经所现有内设机构11个,其中管理部门3个,业务部门8个。

现有人员128人,包括在职59人、离退休53人、聘用16人。在职职工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16人,拥有博士5人、硕士3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天府万人计划” 天府社科菁英1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及资深科学家1人、领域科学家1人、院青年领军人才6人,入选省级专家库10人。

三、学科建设与创新平台

(一)学科

院信息农经所经历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科技型“三农”智库建设为总抓手,以农业农村经济学科、农业区域发展学科、农业信息学科为主的学科体系。农业农村经济学科现为院优势学科,有“粮食安全与政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政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与政策”“农业战略研究与发展规划”四个研究方向。农业区域发展学科现为院重点学科,面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在土地系统科学框架下,开展农业空间的时空过程、影响因素、演化机制、模型模拟、以及综合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学科现为院前沿研究方向,以“信息+”为核心开展应用研究,有“农业信息智能感知”“数据分析与智慧决策”“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三个研究方向。

(二)创新平台

院信息农经所现有科研创新平台4个,其中国际级1个、国家级3个,分别是AGRIS中国西南分中心(国际级)、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西南农业农村智库中心(国家级)、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作站(国家级)和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西南地区共享服务分中心(国家级)。

四、网络知识服务与文献知识服务

院局域网络是我院重要信息基础设施。2004年4月建成覆盖全院的局域网,自2005年9月成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网络管理中心(简称院网管中心)后,院信息农经所一直配合院办公室承担网络技术运维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经过2012年的网络机房建设升级和历次网络带宽提速,网络服务现已覆盖蓉内13个院属单位、远程接入10余个院所分院,互联网带宽达到1.5G,日均在线终端超过1000个。院信息农经所还参与制定《院门户网站和院局域网运维管理暂行办法》《院门户网站及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作管理规定》等管理办法,承担了院“一网两微”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保障工作,年均发布科研动态信息超过2000条、日均访问量超过1万人次。承担建设的四川农业科研大数据中心和农业科学数据管理软硬件体系,具备PB级大数据存储能力、高性能计算能力和科研数据资源高效服务能力。

经过多次机构调整,四川省农科院图书馆(图书室)逐步融入了2005年后成立的信息农经所文献网络中心,由该室承担图书馆的文献服务工作,共藏有中外农业图书纸质资料20多万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纸质文献采购量急剧减少,文献服务的方式逐渐发生改变。2005年11月,院信息农经所与四川同方知网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CNKI数据库著作权协议”,之后在院域网相继开通了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pringer、CAB、Science Direct和智慧芽专利库等中外文数据库,2017年建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图书馆(网站),目前文献服务基本实现电子化。2023年全院文献检索总服务量达583万余次,文献下载量超过40余万篇;文献传递服务群使用成员超过500名专家。

五、科技合作与产业、服务

信息农经所按照国家、省和院关于加强科技合作的工作部署与要求,结合学科发展、地方需求等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科技合作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持续强化与省级职能部门、地方政府、现代农业园区、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的深入合作,广泛开展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全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农业强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015年以来,信息农经所共承担院产业化项目6项,立项经费300余万元,依托信息服务技术建成了一批产业化平台,助力院“天府农科”品牌打造和优质农产品宣传推广。

2006—2014年,信息农经所紧紧抓住“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契机,立足所情,探索出了以农业咨询和媒体传播两大板块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15年至今,在院“天府农科”智库的引领下和院产业化项目的大力支持下,院信息农经所农业咨询产业不断拓展,影响力日益显著;媒体传播业顺应发展需求由传统印刷业向以智能、环保数码印刷为主的新媒体传播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