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大食物观的重大需求、国家种业振兴的战略需要,做强做精川果“芯片”,总结好我院果树科技创新阶段性成果,助力“种源自主化”,擦亮我省农业金字招牌。7月23日,院园艺所组织召开了果树育种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由果树育种攻关首席江国良研究员主持。果树育种团队35人参会。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永红,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敬东、省园艺总站副站长祝进、院科技处处长王自鹏、副处长蒋俊、副处长刘伟以及攻关办何希德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
交流研讨会上,育种团队展示了近年来收集保存的部分特异资源28份、创制新材料24份、自主培育新品种8个。柑橘、桃、梨、樱桃、李等育种专家就种质资源收集、新材料创制、新品种培育等取得进展和成效进行了介绍;青年骨干宋海岩、于航、何成勇、何如钰、刘新亚博士分别就基因组遗传变异、多组学、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前沿育种技术应用进行汇报。院园艺所所长陈栋研究员就我省果树育种现状、方法与路径、经验与成效、未来育种攻关等进行交流。
与会领导和专家在观看成果展示和听取汇报后,一致认为,四川是水果生产大省,果树育种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但园艺所育种成效突出,为我省水果品种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未来仍需深刻认识种源自主可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断强化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能力,将经典育种技术和现代前沿生物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实现重大破题,培育更多突破性新品种。
刘永红副院长特别就未来果树育种工作提出建议:一要以特为优,充分挖掘特异基因,培育特优品种;二要以多为美,细分市场消费群体,培育更多特色品种;三要以技为重,加速传统与现代高效育种技术融合应用;四要以推为要,大力推进“四新五良”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此次研讨会,既是对前期育种工作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把育种工作的谋划布局,让未来的育种方向更加明确聚焦、育种技术更加成熟高效、育种成效更加显著,旨在推动全省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院园艺所 王玲利撰稿;涂美艳校对;谢红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