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研究所
院植保所在广安邻水县举办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现场观摩活动
发布单位:院植保所 发布时间:2025/4/27已阅览:244次 分享到:

4月24日-25日,院植保所在广安市邻水县丰禾镇成功举办了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现场观摩活动。此次观摩活动得到了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蒲宗君现场指导工作,省内小麦育种专家、植保技术骨干也纷纷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小麦抗赤霉病技术发展的新路径。

在观摩现场,蒲宗君强调了四川小麦赤霉病抗鉴工作的关键意义,指出小麦赤霉病作为长期威胁四川小麦生产的“顽疾”,给麦农带来了极大困扰。同时,蒲宗君指出,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实施最新政策,明确规定小麦赤霉病高感品种不能通过审定。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我省小麦育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凸显了开展精准、高效的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工作的紧迫性。各相关部门和科研团队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加大对小麦抗赤霉病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力度,培育出更多符合政策标准和生产需求的优质小麦品种。

小麦赤霉病鉴定工作当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受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年份田间发病情况不均衡,复杂的病害接种技术也制约着鉴定效率。针对这些难题,院植保所夏先全科研团队多年来潜心钻研,取得了技术提升和突破。如今,试验基地每年能够完成上千份小麦新品系的赤霉病抗病性鉴定,并且年度间感病对照品种发病充分,科研试验效率与品种抗性鉴定精准度显著提高。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麦类创新团队病虫害岗位专家,院植保所夏先全介绍:“小麦抗病性鉴定,充足菌源量和适宜发病条件缺一不可。”团队创新采用土表接种与穗部喷雾接种相结合的方式,为小麦提供充足病原菌基数和良好发病环境,使感病品种发病症状一目了然,大幅提升了接种效率与鉴定精准性,在小麦赤霉病品种抗性鉴定的精准化、轻简化、规模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为四川小麦赤霉病抗病育种工作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育种进程加速向前。

此次观摩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小麦育种专家和植保技术骨干搭建了交流平台,促进各方经验分享和智慧碰撞,还让参会人员直观感受到小麦抗赤霉病鉴定技术的创新成果。未来,各方将以此为契机,紧密协作、持续创新,为四川小麦产业抵御赤霉病威胁、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我省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院植保所 夏先全撰稿;罗曦校对;温静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