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福寿螺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推广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7月12日,院植保所联合新都区农业农村局在新都区斑竹园镇三河村成功举办水稻田福寿螺新技术防控现场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资源环境处、厅植保站相关领导、省农科院蒲宗君副院长莅临指导。新都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曾纲、二级调研员沈锐、局科教站、植保站等相关业务骨干全程参与。院植保所党委书记胡容平、副所长温静、副所长陈德西、福寿螺防控科研团队及外来入侵生物研究领域的骨干科技人员、新产品合作企业四川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思奎及多名技术骨干参加会议。会议还特别邀请了20余位新都区水稻种植大户。
本次现场会主要是实地观摩水稻田福寿螺防控新技术应用的实效,并交流分享新技术应用的心得。在观摩现场,科研团队专家陈晓娟副研究员和冀拯宇博士现场演示了创新三级物理拦截网、新型食诱地笼陷阱、攻守结合控螺保苗等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的操作流程及应用效果。新技术秉持生态友好理念,聚焦“捣、截、减、诱、守”五字方针,旨在显著降低水稻田福寿螺种群密度,最大限度减少化学药剂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水稻健康生长。新技术首批试点合作的两位种植大户现场和与会代表分享了今年示范点的成效,并就生产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困惑和思考向现场领导和与会代表汇报交流。观摩全过程,种植大户们对新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围绕技术要点、成本效益及操作便利性与专家团队展开了热烈交流与咨询。专家们耐心解答,现场气氛活跃。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领导对本次现场会的成功举办和核心技术的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领导指出,福寿螺是严重威胁我省水稻生产安全的外来入侵物种,其防控工作意义重大。此次现场会的召开,是落实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强化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重要举措。此次现场会展示的新技术体现了绿色、精准、高效的特点,为全省防控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希望省农科院要持续深化福寿螺灾变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不断优化完善技术体系,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协作,加速成熟技术的示范推广与落地应用,尽快形成福寿螺防控的“新都方案”,乃至推广形成“成都方案”和“四川方案”,共同筑牢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的防线。
我院蒲宗君副院长强调:省农科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相关部署,将福寿螺防控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科研攻关方向,整合全院相关科研力量,持续加大投入,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及创新研发,加速成果转化,为全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外来入侵物种科学防控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引擎。
胡容平书记表示,植保所作为防控技术研发的主力军,将持续优化和提升现有防控技术的效能与适用性,加速推进新一代防控技术的研发储备,并加强与基层推广部门和种植主体的紧密联系,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确保新技术“用得上、用得好、有效益”,将科研成果实实在在转化为农田里的生产力。
本次现场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当前福寿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武器,将最前沿的防控技术直接传授给生产主体。更通过“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了高效的防控技术推广新模式,为我省打赢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攻坚战,保障粮食稳产丰收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积累了宝贵经验,注入了强劲动能。
(院植保所 陈晓娟 冀拯宇撰稿 罗曦校对 温静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