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院植保所邀请有关专家对本单位与凉山州农科院、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实施的“大春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片进行田间测产。
长期以来,马铃薯晚疫病一直是会东县马铃薯种植的重大威胁,当地农户种植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高达50%以上,同时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种植方式仍占较大比例,如拌种不规范,水肥管理差,病虫害防控滞后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马铃薯产量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品质也不稳定。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次示范项目引入晚疫病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结合气象数据,对晚疫病的发生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发布防控信息。薯农得以准确把握侵染状况和发生动态,做到精准施药防控,实现了早发现、早控制。药剂施用次数的减少不仅节约了成本且也实现了绿色防控。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减少了水肥的无效消耗,实现水肥精准供给,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环境,节省劳动力和成本,促进马铃薯增产提质,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专家组在示范片随机抽取示范片的田块,采用全田实收的方法,按1.5%扣除杂质后折合亩产,测产结果如下:川凉芋17实收面积1.33亩,实收鲜薯5103.5公斤,大中薯率92.3%,折合亩产3779.7公斤,较对照田块增产46.5%,大中薯率增加9.3个百分点。对照田块川凉芋17实收面积1.5亩,实收鲜薯3928.9公斤,折合亩产2580.0公斤,大中薯率83.0%。
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晚疫病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马铃薯丰收方面的重要作用。专家组认为:该技术针对凉山自然气候条件,实现了马铃薯晚疫病的精准防控,水肥精准管理,提高了马铃薯产量,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增粮增收效果显著,建议在适宜区域扩大推广应用。
(院植保所 刘小凤撰稿 罗曦校对 温静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