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研究所
水稻研究中心
发布单位:院作物所 发布时间:2022/8/31已阅览:6720次 分享到:
水稻研究中心
 
 
研究员:任光俊、高方远、任鄄胜
正高级农艺师:张任
副研究员:刘文江、吕建群
博士:刘松、刘尧、郭鸿鸣
 
    中心简介水稻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亲本材料创制及新品种培育、节水抗旱杂交稻研究和培育、分子育种技术及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工作。现有科技人员18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4人,研究实习员2人,高级技工7人;博士7人,硕士4人。该研究室在四川新都和海南陵水拥有水稻科研用地20多公顷,建有转基因水稻隔离种植网室、抗病虫鉴定温室、抗旱大棚和水稻分子育种实验室等完善的研究设施。主要开展优质、安全、高产、抗病虫、抗逆新材料创制及新品种培育,适宜轻简化生产的新品种培育及新技术研究,节水抗旱新技术研究及新材料创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研究,重要性状基因克隆及优良等位基因发掘等工作。

  “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农业部转基因专项、公益性行业科技、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省育种攻关、省财政育种工程等重大项目20余项。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部 Dale Bumpers 国家水稻研究中心、泰国国家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美国 Clemson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高异交性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9A的选育及应用”于2010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遗传材料的创制保存和研究利用”和“水稻基因资源创新和分子技术育种”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优质抗病高配合力水稻恢复系成恢3203与727的创制及应用”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水稻抗稻瘟病优质新恢复系成恢177、成恢178的创制及应用”、“优质、广亲和、高收获指数水稻新恢复系成恢448的创制与应用”和“优质、高抗、高效杂交水稻新组合K优047的选育与利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植物新品种权46项。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水稻新品种90余个(次),累计推广面积逾2.4亿亩。参加编著《中国水稻遗传育种与品种系谱》,在《Scientific Reports》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EI 收录 1 篇。

 

 
 
负责人:任鄄胜